3月22-23日,为期两天的“基于HCI的精密测量物理研讨会 ”(Precision Physics Based on Highly Charged Ions)在武汉物数所频标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的Andrei Derevianko博士、印度的Bijaya Sahoo博士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和学生近40人参加。
会议共安排了17个学术报告,主要涉及存贮环和电子束离子阱中高电荷离子的产生和光谱标定、原子及离子钟的新进展、少体原子分子光谱的精密测量和精确计算、多体原子结构理论研究等方面。
詹明生研究员首先代表研究所致欢迎辞,并作了题为“Atom interferometer for precision measurement: chances and challenges”的报告,主要介绍原子干涉仪用于弱等效原理检验的重要进展,以及目前影响实验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随后,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马新文教授和复旦大学的姚科博士分别做了题为“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as a precision probe of ions and nuclei at storage ring”和“EBIT: A versatile light source and highly charged ion source”的报告,介绍了基于离子存贮环和电子束离子阱平台所开展的相关实验工作。
两位知名的理论原子物理学者Andrei Derevianko博士和Bijaya Sahoo博士分别做了题为“Highly-charged ions as a basis of atomic clocks of superb accuracy”和“Parity and time reversal symmetry violations in the atomic systems”的报告。Andrei Derevianko博士主要介绍了高电荷离子作为光钟的基本原理和五大要素。Bijaya Sahoo博士围绕原子体系的弱相互作用介绍了闭壳层原子和开壳层原子、分子的时空反转对称破缺的理论研究。
在原子精密测量的实验方面,武汉物数所柳晓军研究员介绍了远紫外光频梳在精密光谱方面的发展和应用;高克林研究员介绍了钙离子光频标的新进展;此外,童昕研究员介绍了用分子离子进行精密测量的优势,例如:振、转动的分子态寿命长,利用氢分子离子测量质子电子的质量比等。
在原子结构计算的理论方面,西北师范大学的董晨钟博士介绍了电子和高电荷离子碰撞的高阶修正;物理所的于艳梅副研究员介绍了有限场方法下类Pr、Nd、Sm、和类Pm离子的能量交叉问题,以及Ir17+离子静电偶极极化率和黑体辐射频移的理论计算;九院九所的李冀光博士介绍了多组态Dirac-Fock方法下类I和类Sm等电子序列的原子属性研究;
此次研讨会报告内容精彩,研讨气氛热烈。会场上,大家围绕报告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会后更深层次的专业交流让大家也收获颇多。此外,本次会议也为国内“高电荷离子精密离子光钟”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