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长松、李新龙、通讯员罗芳、实习生杨玉玲)大脑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准确感知气味?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嗅觉系统的第一中枢——嗅球——在脑不同的运行状态下对气味的响应总强度大致相同,说明人或动物对气味的分别并不是在嗅球完成,可能是在更高级的嗅觉中枢实现。
这一研究成果,3月22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并入选为封面文章之一。耶鲁大学FahmeedHyder教授专门撰文评论该成果。除中科院武汉物数所外,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也参与了该研究。
据论文作者之一李安安博士介绍,该结果从另一方面来看,嗅球能把不同脑状态下获取的嗅觉信息真实可靠地送到更高级中枢。
相对于科学界对视觉与听觉的深入研究,嗅觉研究相对较少。嗅觉对于动物早期生存,寻找食物和配偶,认知猎物和天敌,都非常重要。嗅觉也明显地影响人类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中科院武汉物数所嗅觉神经生物学课题组重点研究对象是嗅球——在嗅觉的信息编码、处理和传送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脑区。
课题组通过对麻醉深度的操控,使动物大脑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并记录两种状态下嗅球对气味刺激的反应。结果发现,嗅球中的神经总活动和神经元放电频率分布,在气味刺激后与各自基线相比均发生明显改变,但气味刺激后两种状态之间相比,并无明显差别。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大脑在不同状态下,一种尚待研究的神经机制可确保对气味准确编码,将外界气味信息可靠地传递到嗅球,形成相应的嗅觉感知。
此成果对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感觉系统,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完成高保真的信息输入,有积极作用。
(原文刊于4月12日《湖北日报》综合版头条 链接地址: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10412/hbrb135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