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长松 李新龙 通讯员 罗芳 实习生 杨玉玲)
中科院武汉物数所李安安博士说,“在自然界并不存在气味,只存在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分子,气味是这些化学分子经过人类大脑处理后的一种主观感受。”
科学研究已证实,幼鼠在出生后,是通过嗅觉寻找母亲的乳头吸吮乳汁。通过转基因操作失去正常嗅觉功能的幼鼠,往往因不能找到母亲的乳头而饿死。
老鼠并不是因为看见了猫而害怕,而是因为闻到了猫身上的气味。有实验证实,老鼠只有闻到了猫的气味才会逃跑。通过转基因操作失去正常嗅觉功能的老鼠竟然敢于亲吻猫。
不同的动物嗅觉灵敏度相差很大。有的狗可以探测到几公里以外的气味,地震搜救少不了它们的帮助。和多数四脚动物相比,人类嗅觉较差。遗传学研究表明,在小鼠中约有1300个嗅觉受体基因,其中约1100个发挥作用,人类约有1000个嗅觉受体基因,只有350个发挥作用。
人类相对较差的嗅觉能力还可能跟身体直立有关,国外研究者作过试验,让志愿者匍匐在地,辨识气味的能力大大增强。
嗅觉也与很多疾病相关,如糖尿病患者嗅觉功能较差;癫痫患者在发作之前,有时会产生嗅觉幻象;原本嗅觉灵敏的人嗅觉降低,可能与帕金森症或老年痴呆症有关。
(原文刊于4月12日《湖北日报》综合版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10412/hbrb135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