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27日电(记者李伟)气味偏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社会意义,但其神经环路机制尚不清楚。我国科研人员近日研究发现,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投射到嗅结节的神经环路为气味偏好的形成所必需,这一发现有望为成瘾、偏食和肥胖等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神经环路层面的实验依据。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团队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命科学领域综合权威期刊《生命科学在线》。
徐富强说,专家整合一系列包括电生理、行为学、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环路示踪等技术,证明了从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投射到嗅结节这根筋儿对气味偏好形成的充分必要性,结果也为诸如闻到小时候的饭菜香味就有特殊愉悦的现象提供了环路基础。
嗅结节位于脑腹侧纹状体,它直接接受来自嗅球及其它嗅觉皮层的信息输入,也接受来自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输入,而后者对调节奖赏及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嗅结节与嗅觉系统及奖赏系统的特殊联系使其具有可能涉及气味偏好的结构基础。此研究首先利用狂犬病毒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到内侧嗅结节可直接接受嗅球等嗅觉系统神经元和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等奖赏系统的输入。
专家利用光纤钙记录技术,观察到内侧嗅结节中的神经元对多种气味刺激均有响应,同时脑腹侧被盖区内侧嗅结节多巴胺能神经投射纤维可响应多种自然的奖赏刺激。随后利用光遗传激活这一多巴胺能投射通路可导致奖赏反应并且可建立气味偏好。最后利用光遗传或化学遗传抑制该通路可阻断自然条件下气味偏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