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媒体报道
科普文章
科学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周欣矢志研究肺部磁共振成像技术—— 奋斗的人生,不会虚度

  肺癌,是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由于缺少一种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仪器来获得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极大阻碍了肺部重大疾病的深入研究。但是,今年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欣(见图,资料照片)牵头研发的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系统仪器,通过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家组验收,并且性能远远超过指标标准。

  “我们的目标是攻克肺部磁共振成像技术,点亮肺部,为中国老百姓解决影像学难题。”周欣介绍,“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关键部件的稳定性、连续性测试,这两个难题攻克了,将为实验仪器走进医院、服务病人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首席科学家,周欣今年刚刚40岁。他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顶级研究机构从事与磁共振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掌握了超极化肺成像关键技术,2009年,他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工作机会回国。2012年,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研制项目正式立项,周欣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周欣在学弟、学妹心目中,无疑是“人生赢家”。但是,每当有学弟、学妹向他请教时,他总是告诉他们,“奋斗的人生,不会虚度。”

  周欣的高考结果并不理想,只好进入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学习,但他很快修正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应该将自身优点最大化,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价值,绝不能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周欣从计算机专业调到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从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又调到磁共振专业,目的就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研道路。

  研究生三年级主动调到磁共振领域时,有同学嘲笑他:“去了那里只能天天修仪器,又发不了文章。”当时中科院武汉物数所使用的磁共振科研仪器老化,故障频繁。“修仪器不一定能出成果,但不修仪器肯定出不来成果。”博士毕业前两个月,周欣还没发表一篇科研文章,那意味着毕不了业,他顶着巨大压力咬牙坚持。在毕业前最后一个月里,周欣一下子发了3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而这段修仪器经历,也夯实了他研发肺部磁共振成像仪的基础。

  如何“点亮肺部”?传统磁共振成像信号来源于水,肺部与人体其他器官不同,是个空腔组织,水密度不足以成像,是漆黑一片的“盲区”。周欣创新使用无毒无害的惰性气体“氙气”作为造影剂,通过氙气体磁共振成像来探测肺部。但是,大幅信号增强的氙气才能“点亮”肺部,周欣独辟蹊径:激光的频率比磁共振所用无线电频率高得多,何不将磁共振信号通过激光增强呢?

  顺着这个思路,周欣利用氙气来显示信息,利用激光来放大信号。患者穿上特制的射频线圈马甲,吸入激光增强的氙—129气体,憋气6秒钟,肺部的角角落落即可被“点亮”。这种技术不仅能“读懂”肺部气体与气体交换的信息,而且能“捕获”气体与血液交换的信息。这种定量、精准、可视化的肺部疾病检测手段,无侵入、无放射性等副作用,为早期肺部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技术。

  “科研如引人入胜的旋律,奋斗是永不停歇的舞步。”虽然“点亮肺部”研究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但还需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癌等不同肺部疾病进行大量数据积累,才能正式进入临床。2017年11月,周欣带领的团队与上海联影医疗、横店集团就“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的工程产业化达成合作意向,有望加快产业化步伐,“科研成果能真正造福于民,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周欣说。

  在时代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价值(记者手记)

  “奋斗不一定成功,但不奋斗一定很舒服。”对于这句网络流行语,周欣在给青年学子做讲座时,总是予以驳斥:“奋斗者的幸福和喜悦,是不奋斗者的舒服远远无法比拟的!”

  周欣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他有一股子奋斗的精神,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怎么活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做点有意义的事呢”,这是周欣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怎样才是有意义?周欣认为,让自己的特长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价值,那才有意义。他找到了奋斗的方向,释放出无穷的动力,也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们树立了榜样。

    (载于201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电话: 027-87199543 邮政编码:430071
ICP备案号 鄂ICP备20009030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