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媒体报道
科普文章
科学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媒体报道
【楚天都市报】青少年游戏上瘾真的“烧脑”,中科院专家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楚天都市报7月21日讯(记者贺俊 黄士峰 通讯员罗芳 实习生 郑诗柔)以后,家长面对玩电子游戏成瘾的孩子,不仅能告知会影响学习,还可以拿健康说事了。世界卫生组织上月发布修订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首次将电子游戏障碍列为一种精神疾病。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等单位也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在玩多人在线网络游戏《英雄联盟》时,负责执行控制功能的脑区会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这并不利于青少年大脑发育。

  电极帽实时监测“烧脑”过程

  7月20日,中科院武汉物数所一间实验室,一名志愿者正拿着手机玩游戏。

  志愿者头戴一顶黑色帽子,上面密布着圆形小孔,旁边是五颜六色的数字标签,一根根黑色光纤插在孔中,对应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随着游戏状态的深入,志愿者身旁的电脑屏幕上曲线也在发生变化。

  “玩游戏过程中,大脑额叶皮层区里的实时活动都被记录下来。”中科院武汉物数所研究员雷皓告诉记者。奇怪的黑色帽子叫电极帽,信息采集设备叫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仪。利用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的龚辉教授团队研制的设备,雷皓团队找来爱玩网游的志愿者,请玩当时全球最流行的在线竞技类游戏《英雄联盟》。

  雷皓团队分析了玩家在游戏里被敌方击杀、击杀敌方、摧毁敌方防御塔、以及团战等情况下,脑部额叶皮层区的活动情况。 “当人们沉浸于虚拟世界中的战斗时,很多大脑指令的发出都是本能的,没有经过思考和判断。”

  大脑中负责执行控制的背外侧前额叶,在游戏中击杀敌人或协助队员击杀敌人后会出现抑制。雷皓有些吃惊地告诉记者,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该部位的激活和抑制情况来预判。“玩家在完成击杀行后,是会回城还是会继续战斗,已经不是秘密。”

  曾亲自打了两年游戏体验

  早在7年前,雷皓就开始关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

  当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位医生告诉雷皓,一到暑假就有很多家长带玩游戏“成瘾”的孩子来看门诊。作为一名父亲,他也很好奇孩子为什么那么爱玩游戏,就尝试着用这项技术来研究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

  “那时候我就体验了一把‘网红’的感觉,世界各地几十家媒体报道了我们的研究成果,SCI论文被引用超过200次。”雷皓告诉记者,他们发现网游成瘾伴随有青少年大脑结构和脑功能连接的异常。这几年,他们一直在深入研究,想弄清网络游戏成瘾与大脑异常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征集志愿者,观察他们正在打游戏时脑部的实时功能活动情况。”博士生龙克鸿透露,为了体验游戏对玩家的影响,雷皓还专门玩了两年的《王者荣耀》,甚至达到了黄金段位。

  研究显示,青少年如果沉溺于电子游戏,其背外侧前额叶就会长时间处于一种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的状态。“人的大脑额叶皮层一般要到23—25岁期间才能完全发育定型,而网游上瘾将干扰这个脑区的正常发育以及它所负责的执行控制功能。”雷皓显得忧心忡忡,一旦其他兴趣与活动都让位于网游这种“烧脑”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交、教育等重要领域造成损害,情况明显持续了12个月以上,基本就算得上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游戏障碍了。

  “下一步打算在游戏过程中,采用安全的、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可的手段,对额叶皮层区进行轻微刺激,看看大脑功能干预会如何影响游戏的体验和结果。”雷皓打算继续深入研究。

  人物简介:雷皓,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磁共振基础研究部主任,武汉磁共振中心副主任。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电话: 027-87199543 邮政编码:430071
ICP备案号 鄂ICP备20009030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