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党支部是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四个基层科研部门党支部之一,现有党员30名,约占研究室职工总数的一半;其中具有研究员职称的党员9名,占研究室研究员总数的一半。党支部紧密围绕研究所的中心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本部门创新文化建设,带领群众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研究室和谐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连续多年被评为研究所先进党支部,2011年6月被中科院武汉分院党组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
一、高擎党旗,引领科技创新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党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院办院方针,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和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支部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方法方式。通过组织党课、民主评议、创先争优活动、参观考察、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职工和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党员和职工立足岗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重视文化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党支部在全所创新文化建设和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部成员2010年采写新闻报道23篇,展示了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有的被中科院网站、《湖北日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网及《光电快讯》采用。党支部每月举办职工集体生日聚会;每年组织党员和职工、研究生外出参观考察,参加人数在100人左右,近年来先后到江西婺源、庐山、白鹿洞书院、九江抗洪纪念碑等地开展活动。精心组织职工参加研究所的各类文体活动,在乒乓球团体赛、羽毛球团体赛、拔河比赛、红歌比赛中荣获冠军。这些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密切了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在研究室营造了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研究室连续多年荣获“最佳文明处室”称号。
三、党员带头,争创一流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党支部有着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党员从我做起,活跃在科研一线,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担任研究所党委书记的詹明生研究员,号召科技人员面向国家重大需要,放眼未来,自强不息,奋勇攀登科技高峰。他牵头召开了研究所和相关学科面向“创新2020”的有关战略研讨,亲自组织了973项目、中科院—国家外专局创新团队和中科院先导专项,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成果荣获200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高克林研究员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在离子阱光频标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囚禁钙离子光钟的闭环锁定,主持的973项目“原子频标物理与技术基础”顺利通过验收,2009年荣获 “武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柳晓军研究员在超快强激光-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国际同行关注和认可的重要成果,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年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支部书记王谨完成了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等效原理实验用喷泉式高精度原子干涉仪”,2011年荣获中科院武汉分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支部组织委员李发泉的“双波长高空探测激光雷达”获湖北省优秀专利项目奖,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优秀专利奖。
四、党建促创新,科研创佳绩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发展。2010年研究室承担科研项目45项,新增科研项目27项,总经费3130万元,其中包括973项目、院方向性项目、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共5项。发表SCI论文65篇,其中高影响因子论文有20多篇,授权专利8件。在单个光偶极阱中高效装载两个原子、瓶状蓝失谐光偶极阱囚禁单个原子以及高空钠激光导星成像等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利用原子干涉仪实现重力加速度的精确测量。研究室人才队伍日趋壮大,2010年引进各类人才21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读研究生总数达到102名,居全所各学科首位。10名研究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中科院朱月华优秀博士生奖、武汉教育基地昌华奖学金和研究所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