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彭良友 副教授(北京大学)
时间:2015年11月2日(星期一)上午10:30-11:30
地点:频标楼四楼报告厅
报告摘要:
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体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导致了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次谐波产生、阈上电离、多重电离和解离等。很多实验现象的解释都依赖于半经典的三步模型,即电子的隧穿、波包在激光场中的传播、以及电子波包与母体离子的重碰撞。而其中的第一步的电子隧穿过程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绝热过程。这个报告中,我将以椭偏光以及双色线偏场为例,讨论隧穿电离动力学的非绝热效应。【JPB, 47, 204027 (2014); PRL, accepted (2015)】
报告人简介:
彭良友,男,生于1976年1月,199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随后在该校粒子物理研究所深造,2000年转到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学习,2002年赴英国留学,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副教授至今。2012年—2015年任北大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副所长,任中国物理学会第十届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 他在2010年获得全国第七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优秀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快强场物理、阿秒物理以及与其相关的计算物理,主要利用精确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结合经典、半经典或解析理论,对超短飞秒或者阿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原子分子动力学进行理论研究,解释已有实验结果或预言新的物理,探讨如何利用光场探测和控制原子分子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在国际知名物理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Phys. Rev. Lett. 9篇 (含一篇在印),Physics Reports邀请长篇综述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