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天眷波谱青年论坛”第二十六期在波谱楼二楼会议室举行,钱春骑博士作为本次报告主讲嘉宾,做了题为《肾脏及心血管的磁共振微成像增强技术》的精彩报告。此次论坛由周欣副所长主持。
钱春骑博士,2007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先后在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钱春骑博士长期从事电磁波检测技术发展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能源部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磁共振仪器及方法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Nat. Methods,Radiology,Mag Reson Med,J MagnReson等医疗影像领域和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授权国际专利一项,美国专利两项,获国际磁共振学会安培学会青年研究员奖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职业发展奖。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成功使用无线电耦合原理以实现边角旋转探头中的稳定,低噪音信号传输;2)成功发展超高场强下宽带可调磁共振检测器,确立了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生物医学运用中的地位,该成果被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评为2009年度重大科技进站之一;3)首次发展了无线放大检测技术并展示其在提高活体成像灵敏度方面的运用。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可以探知生物体内信息的成像手段,其相对于光学成像等影像手段而言,存在着灵敏度不高的劣势。钱春骑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他发展的一种用于进一步提高磁共振检测的灵敏度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一个微型无线传感器植入生物体中的特定部位,近距离的灵敏检测微弱的磁共振信号,并将这种信号进行放大与无线发射。这种微型传感器中是由外界的泵浦线圈(Pumping coil)提供的无线能量将其探测到的NMR信号进行放大并发射出去,由接收线圈来接收这个放大后的信号。这种集传感放大和发射为一体的器件,可以在无需内置式电源的条件下工作。传感器除了放置在生物体内,也可以置于体外,配合一些商用的接收线圈(如腹部接收线圈等),进行一些非线圈适配部位的成像,以克服对于被测物没有合适的射频线圈进行成像的实验条件。目前钱春骑博士已经利用这种技术实现了高场下大鼠肾小球的高分辨成像,以及大鼠脑部血管的高分辨成像。这种拥有多种用途的传感器被命名为WAND(Wireless Amplified NMR Detector)。
钱春骑博士深入浅出的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详细解答,和与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