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中科院第67期导师研讨班在深圳举办,武汉物数所研究生部组织13名年轻的博士、硕士导师参加了本次研讨班。
院党组原党组书记郭传杰以《科研道德与科技伦理》为本次研讨班的第一课开讲,在引经据典、生动翔实的报告最后,他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但他们错了,是人格”,从而告诉大家,所谓“导师之责”,即要传授学生“入门之规、求学之问、创新之术、为人之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何宏平研究员与大家交流了如何挑选、培养学生,如何做导师。何宏平研究员《与学生相处的一点感受》囊括了学生入所前、培养过程中以及毕业前的各个阶段,强调要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用“心”做导师;徐扬生院士的报告则深入浅出,从教育的本质说起,从“如何唤起学生的兴趣”、“你想把他/她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入手,通过“周日上午他在做什么?”、“他平时读什么书”……等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展开论述,告诉大家:老师可以是每个人“信心的原始点”,可以“唤起一个人终身的兴趣,激发一个人毕生追求的东西”。
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的经典报告《创新教育中的导师角色》,一如既往地强调研究生是知识创新的生力军,导师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指出新上岗导师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理想、人格培育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言行引导学生,以敬业的精神教育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折服学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会上,广州医学院李幸民教授还为大家做了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的报告,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如何让学生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感受。研究生院院长助理高随祥教授和学位培养办主任缪园教授为各位老师解读了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教育制度。
在分组讨论中,武汉物数所参会导师踊跃发言,围绕如何当好导师、如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先做人,后做事”、“关注心灵,做好沟通”、“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成为各位年轻导师发言中的关键词。关心学生的成长、培育高尚的道德和情操,激发创新精神,这些已经成为导师们的共识,相信在这样教育理念之下,武汉物数所必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生力军。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