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檀时钠教授近日到武汉物数所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并于5月24日做了题为“From ultraviolet divergence to some exact relations for a strongly interacting quantum gas”的学术报告。
在超冷原子气体(如两分量超冷费米气体)的研究中,体系在强相互作用区间的性质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课题。由于该体系的温度及密度极低,体系特征长度及散射长度较长,而相互作用力程则很短,因而通常理论上可以采用s波接触赝势来描述体系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檀教授的报告就主要讨论了这类强相互作用费米气体的能量、动量分布等表现出的精确的普适性质。由于相互作用由零程赝势描述,因而在坐标空间中体系的波函数将在原点处发散,而将问题转化到动量空间后,则表现为紫外发散。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檀教授定义了两个新的广义函数,进而将系统的动量表象下的哈密顿量利用该函数的性质改写后,得到了体系的能量的一个普适性的表达式,同时考虑到体系的动量分布的特点,引入了一个称为接触的新热力学量。通过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散射长度很大时,包括能量、动量分布、配对关联函数、绝热变化及两体碰撞损失速率等诸多物理量均可以写成包含接触的简单表达式,这些表达式被物理研究领域称为“Tan Relations”。在简洁的给出了理论推导的过程后,檀教授联系最近在包括JILA等多家单位进行的实验和数值模拟,介绍了Tan Relations的验证工作的进展,并指出了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尚待完成的工作。最后,檀教授总结了该理论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怎样寻找体系的非平凡的约束条件,使得能够仿照成功的密度泛函理论的形式,方便地给出强相互作用体系的基态性质等。
檀教授的报告吸引了我所理论与实验方向的诸多专家和学生,在报告进行的过程中,檀教授与大家就理论的适用范围、数学推导的过程、模型的物理实质及可能的实验方案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报告的气氛活跃热烈。
檀时钠教授现为冷原子中心团队成员之一,和武汉物数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此次檀教授还将在该所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访问交流,并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合作工作。
檀时钠教授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檀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冷原子分子体系中的量子多体与少体问题。作为一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基于其研究成果对物理研究领域具有巨大影响,檀教授获得了2010年的美国物理学会George E. Valley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