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8月15日,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Jacques H. H. Perk教授应武汉物数所量子可积课题组邀请来所访问。
Jacques H. H. Perk教授是严格可积系统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是武汉物数所推荐的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在相关的二维统计力学、一维经典力学、量子力学以及数学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发现了可积的手征Potts模型,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Perk-Schultz模型,研究了量子可积系统的含时关联函数等。
在该所访问期间Perk教授将为本所师生做系列学术报告。5月26日,Perk教授做了一场题为“Quasicrystals”的报告。Perk教授用轻松、幽默、科普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准晶的概念、应用、结构、历史。直至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固体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晶体,其中原子作规则排列;另一类是非晶体,原子混乱排列。德国科学家在1850年就总结出晶体的平移周期性,即晶体中原子的三维周期排列方式可以概括为14种空间点阵。受这种平移对称约束,晶体的旋转对称只能有1、2、3、4、6等5种旋转轴。1982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在淬冷合金中发现了存在有5次对称轴,确证这合金相是具有长程定向有序,而没有周期平移有序的一种封闭的正20面体相,并称之为准晶体。以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具有8次、10次、12次对称的准晶结构。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此发现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于准晶这种结构特性导致他具有金属材质、耐用、不导电、不导热的物理特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随后,Perk教授介绍了他们有关准晶的一些理论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