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办“盛放40年”科学演讲活动暨纪念“科学的春天”40年获奖作品颁奖仪式。在本次纪念展示和比赛活动中,武汉物数所共有10件作品斩获各类奖项。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历史性会议被人们称为“科学的春天”。为纪念改革开放和“科学的春天”40周年,中科院院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共同举办了征文、书法、绘画、摄影、老照片的故事等比赛及展示活动。
武汉物数所积极响应,在2018年5-6月期间通过所属党支部开展了纪念“科学的春天”作品征集活动,全所各级党组织密切配合、广大职工和研究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截止7月初,共收到征文、书法、绘画、摄影、老照片的故事等作品29件,作品内容主要展现了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年以来中国科学事业和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新时代科苑人的精神风貌,描绘了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7月25日至8月24日研究所在M楼一楼大厅举办纪念“科学的春天”40周年作品展览,集中展出征集到的各类作品,在所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8月底,经过所内遴选,研究所向院直属机关党委推荐了25件优秀作品。
本次活动中,院直属机关党委共收到全院100多家单位推荐的1646件作品。经评审,武汉物数所共有10件作品脱颖而出并斩获各类奖项,其中叶朝辉院士的书法作品《科学的春天》获得特别荣誉奖;退休职工张德俊研究员的作品《奋战抚仙湖——“声全息水下成像”自然水域实验的回忆》获“老照片的故事”类一等奖(全院共9名),2016级博士研究生郑宁的作品《别怕,相信我们》获征文类一等奖(全院共9名);另还有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4名。(获奖名单及作品内容详见文末附件)
在作品《奋战抚仙湖》里,张德俊向大家讲述了1983年原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声全息水下成像课题组”在抚仙湖进行“声全息水下成像”自然水域实验的经历。他们克服艰难险阻,利用自行研制的“方阵声全息水下成像系统”在自然水域中,获得了真实目标的声学图像。纵使过程曲折坎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抚仙湖实验最终大获全胜,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突破性进展。文章描述生动详尽,使读者犹如亲历科研奋战的现场,鼓舞了科技工作者的士气和信心。在作品《别怕,相信我们》中,郑宁结合自身经历、以科研学习者的视角,展示了在追求科研梦的过程中存在的太多艰难险阻,就好像“蚍蜉撼大树”,很多次的失败可能才换回一点点的进步。但她更揭示了这一点点进步的价值和意义:每一次科学的进步,或许都将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改变和希望;而年轻的学子们,正是科学的春天和希望。
作为中科院强化科技报国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升科技创新自信的重要载体,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办“盛放40年”科学演讲活动暨纪念“科学的春天”40年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章国贤、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群工(统战)部部长马勇明、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工会主席李和风出席活动并致辞。在活动现场,武汉物数所叶朝辉院士的特邀书法作品——《科学的春天》受到了现场参会人员的广泛赞誉,张德俊和郑宁作为获奖者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并上台领奖。
“科学的春天”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40年来,中科院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中始终走在前列,一代代科学院人传承爱国奋斗精神,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绽放出夺目的时代风采。这也激励着现在的科技工作者们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续写“科学春天”的辉煌,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照片故事”作品一等奖现场颁奖,左四:张德俊
征文作品一等奖现场颁奖,左二:郑宁
附件:
武汉物数所获奖作品名单
(点击作品名称,可查看该作品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