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中央电视台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武汉物数所周欣研究员荣获“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科技盛典”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是国家级年度科技盛宴,全面展现中国科技重大成就,表彰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突出表现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据悉,2018年度获得此荣誉的共有10位个人和3个团队。
评委会给周欣的颁奖词为:“八年攻关克难,周欣不仅点亮了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点亮了肺部健康之路。感谢健康“守门人”,青年科学家周欣。”
肺癌,是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由于缺少一种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仪器来获得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极大阻碍了肺部重大疾病的深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欣团队研制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创新仪器,成功“点亮”肺部,攻克了肺部空腔无法磁共振成像的难题。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首席科学家,周欣刚满40岁。他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顶级研究机构从事与磁共振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掌握了超极化肺成像关键技术,2009年,他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工作机会回国。2012年,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研究的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研制项目正式立项,周欣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我们的目标是攻克肺部磁共振成像技术,点亮肺部,为中国老百姓解决影像学难题。”周欣介绍。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精准、无入侵的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但肺部空腔一直是MRI探测的“盲区”。当前胸透、CT、肺功能检查等临床常规诊断技术,无法对肺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无放射性的可视化定量评估,这极大地阻碍了肺部重大疾病的深入研究与诊疗。
如何“点亮肺部”?传统磁共振成像信号来源于水,肺部与人体其他器官不同,是个空腔组织,水密度不足以成像,是漆黑一片的“盲区”。周欣创新使用无毒无害的惰性气体“氙气”作为造影剂,通过氙气体磁共振成像来探测肺部。但是,大幅信号增强的氙气才能“点亮”肺部,周欣独辟蹊径:激光的频率比磁共振所用无线电频率高得多,何不将磁共振信号通过激光增强呢?
顺着这个思路,周欣利用氙气来显示信息,利用激光来放大信号。患者穿上特制的射频线圈马甲,吸入激光增强的氙—129气体,憋气6秒钟,肺部的角角落落即可被“点亮”。这种技术不仅能“读懂”肺部气体与气体交换的信息,而且能“捕获”气体与血液交换的信息。这种定量、精准、可视化的肺部疾病检测手段,无侵入、无放射性等副作用,为早期肺部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技术该成果被专家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器的研制成功,对促进我国医学影像科学仪器的发展,突破我国大型医疗器械的自主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颁奖词
从计算机到物理化学,从生物再到医学,周欣凭借自己多年跨学科、跨领域深度学习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带领团队经过八年攻坚克难,终于在2015年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套超极化129氙人体肺部MRI仪器。这也是目前全球首套气体MRI信号增强大于57000的仪器,并获得我国首例肺部病人的气体磁共振影像,成功点亮了肺部盲区。在肺部结构成像方面,能探测到临床CT不能发现的肺部通气早期病灶。在肺气体交换功能成像方面可无损地获得一系列重要的肺部结构和功能生理参数。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四个国家的少数研究团队掌握。这项研究技术对我国开展肺部重大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是我国超灵敏磁共振研究技术的重要里程碑。八年攻关克难,周欣不仅点亮了肺部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点亮了肺部健康之路。感谢健康“守门人”青年科学家周欣。
年度科技创新团队
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研制团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团队
“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
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耿美玉 抗老年痴呆药物
覃重军 人造单染色体酵母
辛晓平 草原生态学
林鸣 港珠澳大桥
丁洪 马约拉纳费米子
唐本忠 聚集诱导发光(AIE)
陈勇 国产喷气客机ARJ21
周欣 肺部(气体)磁共振
李立浧 特高压直流输电
陈吉红 数控机床